close

  我做護士30年,以前,怎麼對病人好就怎麼工作,現在不太敢了,按規範這樣做對病人是好的,但病人覺得不好,你就不能硬來,萬一搞砸了病人會怎麼樣呢?於是會有很多考慮。
  現在一切以病人為中心、為病人著想的價值觀沒有變,但對醫護人員再傷害下去,導致價值坍塌就太可怕了。——— 張積慧
  “餘謹以至誠……竭誠協助醫生之診治,務謀病者之福利……”5月7日上午,廣州醫科大學衛生職業學院內,1595名畢業生在燭光掩映和齊聲的南丁格爾誓言中,戴上護士帽。這所全省最大的護士培養學府,將為廣東將近20萬護士隊伍輸送進新鮮血液。同日下午,曾在醫療領域轟動一時的廣醫二院IC U主任被打一案一審開庭。
  一組2011年的數據表明,廣東各大醫院的護士流失率約在5%,每千人僅擁有2 .11名護士,比例遠遜於北京、上海兩地。而在廣州市護理學會副理事長、《護士長日記》作者張積慧看來,護理人才的流失,還在可控的範圍,真正值得擔心的,“是新一代護理人員職業信念的坍塌。”
  今天是第102個世界護士節。在“殺醫”之聲言猶在耳的背景下,讓我們走近護士身邊,聽一聽他們的故事。
  張積慧,廣州市護理學會副理事長,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。11年前的非典時期,她作為非典病區的護士長,記錄下《護士長日記》,成為時代印記。成了抗非英雄後,她曾離開過護理領域,轉做行政工作,後來很快又回到了護理部。
  從事護士工作30多年,在張積慧看來,焦慮抑鬱是這行的職業病。而目前80後、90後孩子的家庭大多已不差錢,乾幾年辭職的現象在她所供職的三甲醫院也偶有出現。“其實我不太擔心護士的流失率問題,這多少都是在一個可控的範圍,我更擔心的是護士精神坍塌。”
  數據:廣東護士缺口19萬
  根據一份2011年的數據,廣東省共有執業(助理)醫師18.6萬人,註冊護士18.3萬,醫護比為1:0 .98,遠低於2010年經合組織國家的比例1:3.09和香港地區的醫護比1:3.17。每千人口擁有註冊護士數僅有2.11名,低於北京、天津、遼寧、上海、浙江等省市。若根據衛生部醫護比的最低標準1:2,則廣東當年護士缺口接近19萬人。
  2011年,新西蘭基督城發生了一場6.1級地震,3名優秀的廣州護理人才在當地的一所語言護理培訓學校內死亡。這似乎成了護士流失海外的一個側證。有媒體報道稱,因內地醫患矛盾加劇,不少中國護士選擇出國就業。目前,廣州不少大型三甲醫院都無法滿編招足護士。
  張積慧所在的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擁有護士1200名,男性護士61名,學歷大專以上占96%,其中本科以上占51%。工作環境相對穩定,收入也還不錯,再加上市級頂級三甲醫院的工作氛圍,“醫院去年護士流失率為4.97%,屬正常範圍,在同類醫院中屬比較穩定的隊伍”。不過,在張積慧看來,目前優秀護理人才向國外流失的問題,也屬正常的人才流動。“市一最近5年也有6名護士流往海外,基本都是跟隨家人移民,只有2名純粹是為了闖一闖而外流。”
  衛生部規定醫護比1:2,普通病房床護比1:0 .4,IC U病房1:2.5-3,目前很多醫院還達不到這個標準。張積慧指出,人才緊缺的原因首先是生源緊缺,其次是病人的要求高了造成大醫院招護士的門檻也相應提高。另一方面,大學擴招造成護生專業培養與臨床脫節,“前兩年來我們這裡的實習護生,有的在學校連基本操作都沒練過”。再者,現在畢業的護士,家庭環境大都不錯,不在乎找不找得到護士工作,張積慧曾經遇到一個年輕護士,回家跟父母抱怨上班太累太辛苦,爸媽一聽就心疼,馬上叫女兒不要做了,最後真就辭職不做了。
  隱憂:傷醫事件後的“隱性流失”
  在張積慧看來,護士流動也好,流失海外也罷,對目前的醫療機構正常運轉影響還不大。倒是去年一系列的殺醫、傷醫事件,的確導致了醫護人員的“隱性”流失率增大。去年廣州市針對醫護人員做的一項22個維度的滿意度調查中,職業安全度在去年上半年排名倒數第五,下半年一系列傷醫事件發生後,排名倒數第一。“雖然沒有做過詳細的統計,但是通過平時交流、開會,能從護士中感覺到人心惶惶。現在這個行業的確充滿風險,以前這種感覺不明顯。”有些護士出現“有合適的機會能走就走了”的想法。對醫患關係、醫療環境安全的擔心,讓醫護人員產生“既要一心一意為病人服務好,又要防著個別病人從後面來一棒”的矛盾。
  作為一名有著30多年從業經驗的護理人員,張積慧認為,當下的醫療環境若不能改善,可能導致不久的將來越來越少人從事這個行業。而對工作環境安全的擔憂,勞動強度過大,人員配置不夠、編製內外人員薪酬及歸屬感的差異等,成為護士滿意度低的主要原因。“護士沒有編製,他們就不會覺得有歸屬感,這是現在體制上的問題。”精神高度緊張、心理焦慮是護理人員常見的病癥。主要是工作壓力、勞動環境造成的,每天7小時工作時間,加班加點是常態。節假日遇上搶救,科室忙不過來,還要隨叫隨到。
  現狀:從模擬到實踐的差距
  今年年初,有知名主持人在陪同女友打針時,因護士數次扎針失敗,憤而發表“殺醫”言論,引發熱議。這一事件在廣大醫護人員的手機微信里出現刷屏現象。張積慧也參與了刷屏。她認為,不能再有類似對醫護人員進行攻擊、傷害的誘導言論。
  不過,作為護理學會副會長,她也意識到目前護理隊伍的基本功需要加強。“現在來實習的護生,有的都沒怎麼練過手,靜脈註射用的是模擬手臂,讓不讓她們上?”和30多年前張積慧接受護理培訓時,實打實的同學之間互相插胃管、靜脈註射不同,現在的一些傷害性較大的護理操作訓練,都改成了模擬。而從模擬手臂、模擬人,最後到真正的臨床實踐,也就是說面對病人,老師帶學生、老護士帶新護士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。
  擔心:護士職業信念會否坍塌
  目前,護理行業最大的困擾和擔憂,是如何在大醫患環境中保護醫護人員的價值觀,職業信仰。張積慧說:“我做護士30年,以前,怎麼對病人好就怎麼工作,現在不太敢了,按規範這樣做對病人是好的,但病人覺得不好,你就不能硬來,萬一搞砸了病人會怎麼樣呢?於是會有很多考慮。”
  “上世紀60、70代出生的護士,可以做到無私奉獻不計較個人得失,醫院隨叫隨到,有搶救、病人有需要時毫不猶豫就趕回醫院工作,就像抗非、抗震時那樣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。但以後,不斷在這樣不和諧環境下工作的護士還能做得到嗎?現在一切以病人為中心、為病人著想的價值觀沒有變,但對醫護人員再傷害下去,導致價值坍塌就太可怕了。”
  張積慧認為,待遇低,正常流失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問題,目前最重要的問題就是不和諧的醫療環境造成的從業心態的改變,職業信仰、價值觀正在被摧毀。“我要先考慮能不能做,判斷病人會不會告我,告不倒我才能做。這樣考慮來考慮去,病人就過了最佳治療時期了。”
  AⅡ04-07
  統籌:
  南都記者 王道斌
  採寫:
  南都記者 孔小雲 黃雅熙 王道斌
  實習生 塗暢 陳夢琪 範夢琪 阮琪琪
  通訊員盧 廣巨 韓文青 魏星
  攝影:
  南都記者 鄒衛  (原標題:護士流失海外?職業信念坍塌更可怕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k84ukzir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